1月11日,学校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成立仪式在行政楼827会议室举行。
副校长叶学文到会,他阐明成立研究所的重大意义:乡村振兴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国家战略,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身为职业院校,要送教下乡,更要为开辟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的成立,是对学校科研机构运行和管理的一次新的尝试,打破了过去行政挂靠的模式,采取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实行扁平化的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一次创新。研究所的成立是提升学校科研质量的重要渠道,可以在乡村振兴上锚定方向深耕,立足武汉及其周边欠发展地区,比如新洲、蔡甸,把工作做到实处。
叶校长对研究所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研究所的工作要做实,要多下农村、社区,真正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现状,解决他们的问题,把研究所建设成学校的标杆;要做出精品,产出一些高质量的成果;要团结一心,研究所要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报告会、研讨会,把研究所办得越来越兴旺发达。
会上,学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杜娟宣读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成立文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国平做交流发言,他表达了对研究所成立的祝贺,也对研究所的未来发展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执行所长李小波发言,谈到成立研究所的初衷: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是未来15年国家的发展大计,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通过科研的力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课题、项目遍布学校10余个院系,项目多达40余项,通过成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所”,可以覆盖我校师范、财经、物流、旅游等学科的科研资源,将多支文科优势力量集中到一起,开展跨学科研究,为我校科研资源整合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成立研究所可以很好地锻炼科研队伍,培养科研领军人才,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拓展科研和教学资源,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研究所将本着“集中整合学校科研资源,致力于优秀人才的聚集,培养科研骨干人员,服务地方乡村振兴”为宗旨,在发布和承接各级各类课题,接受调研委托、咨询,开展乡镇、村社培训,创建合作示范基地等方面不断努力,使研究所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研究所成员代表张利云老师发言,表达了所员的决心与期望。
仪式由科研处熊娟梅处长主持。各学院代表、全体所员、在校博士参加了会议。成立大会后,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